图/ic
“说好去的电子厂,结果让我们去送货。”
“约定好工时费25元一小时,最后只有14元一小时。”
“入职前后收取各种体检费、押金、住宿费和打扫费,走的时候不退押金。”
6-8月正值暑假,有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增加收入、锻炼实践能力。然而,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有不少“黑中介”在多个平台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高薪为诱饵吸引大学生去求职,求职者去了之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招聘不符,并存在不退押金、恶意辞退等情况。
有受骗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曾被中介要求留下做招聘专员后,发现中介公司虚假招聘都有“一套话术”。
针对此类骗局,律师表示,对于中介提供虚假信息,未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和地点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且如果中介以高薪为诱饵,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求职者产生错误认识,并因此支付费用,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关于平台责任,律师认为,发布招聘信息的平台应加强相关招聘信息的审核,以减少虚假信息。
[诱骗]
黑中介高薪诱骗暑假工,实际与招聘有多项不符
6月中旬,19岁的大学生小程从某招聘平台看到一则“百事可乐招聘”信息,工作内容为从事可乐等饮料外包装、贴商标、打日期码等工作,工资在180-210元/天,地点为河南郑州,招聘人显示为“润贤人力”的赵女士。
在和中介沟通后,小程和朋友随即从家出发前往郑州面试,面试成功后,小程被指定到一家医院体检,并被收取178元的体检费,“体检前告诉我们会报销,但是体检完后才告诉我们入职满一个月才能报销体检费!”
不仅如此,当小程前往中介指定的地点集合入职时,却发现商量好的岗位并不存在,“到了集合地点后,有人介绍岗位,我们发现并没有之前谈好的在百事可乐贴标签的岗位,而且他提供的很多岗位都是招聘长期工,我们并不符合。”
与中介协商后,小程最终前往极兔快递做物流分拣,“入职后,又交了押金、住宿费和打扫费,一共140元。”
小程提供的一份“员工须知”显示,从事分拣、扫描等岗位的薪资为17元/小时,装卸岗位为19元/小时,若入职为暑假工,工资为10元/时,三个工作日自己离职或被辞退无薪资。考虑到已交纳178元的体检费,小程最终签下了这份员工须知,“但是只有我们乙方的签字,甲方是空白的。”
小程提供的一份员工须知显示,暑假工的工资为10元/时。
不仅如此,小程发现工作时间由约定的白班变成了晚班,工作的第一天,小程因低血糖在岗位上晕倒,第二天就被公司通知其已被辞退。小程还告诉记者,自己朋友所在的宿舍也有4个人因“干得慢”被公司辞退,而中介向其承诺的48小时内退还押金,自己至今也没收到。
同样是大学生的多多(化名)告诉记者,7月底,自己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则“南京电子电器厂”的招聘信息,在联系上发布信息的中介后,对方表示,所要去的电子厂薪资22元/小时,“包吃住,入职满月报销车费。”
然而,当多多来到中介指定的南京某地点后,却发现事情充满了“欺骗”,“之前说要白底照片,后面突然收蓝底照片,让我们交30元,后来还让我们交280元的被褥押金!而且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并不是之前谈好的电子厂,而是去美团优选送货。”多多表示,由于和中介沟通未果,自己微信被中介拉黑,押金也没能要回来。
胡乱收费、工作地点和工时费与约定不符、白班变晚班、无故开除……黑中介高薪诱骗暑假工套路贯穿着招聘的整个环节。
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不少人发帖表示,入职前后,会被中介要求缴纳所谓的“保险费”“被褥费”“押金”“复印费”等费用,且工厂地点与约定的不符,中介会以“人招满了”“不需要人了”等理由,将求职者分配到其他工厂。同时,有求职者称,黑中介还会以高薪诱骗,但实际薪资和约定的并不一致,“和中介签的协议约定的25元/小时,但和工厂签的合同给14元/小时。”
一名广西的大学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被黑中介哄骗签订了“套路合同”,根据委托书,自己的身份证交由中介保管,“中介以23元一小时的高薪哄骗我去厂里就职,一天工作12个半小时,然而全天站班手脚酸痛地干了73小时,最后才得到45元,还不知道钱是怎么扣的!”
[冒充]
黑中介冒充工厂人事,有招聘称可月入8000元
7月26日,贝壳财经记者添加了多多口中的中介,这名“HR-人事部乔主管”自称为南京立讯的人事,学生若从事暑假工,工时费在22元/小时,可包吃住,一天工作时间在10-11小时。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缴纳费用时,对方表示,需要缴纳体检费和宿舍押金,工作满一个月后可报销体检费和路费。
一中介称自己为工厂人事,招聘暑假工薪酬为22元/时。
记者发现,在和立讯的沟通中,“乔主管”变成了吉宝通讯的人事,其要求多多前往集合面试的地点和发给记者的一致。
当记者要求“乔主管”出示其在立讯精密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的任职证明时,对方发来一张写着“立讯集团外企招聘部”的工牌,工号及姓名均打码。当记者询问其真实姓名时,对方表示,“这就不方便了。”
当日,为求证“乔主管”真实身份及招聘等信息,贝壳财经记者拨打了立讯精密科技电话,截至发稿时并未接通。
7月26日,小程发来的截图显示,此前其所投递的“百事可乐招聘”岗位信息已下架,经小程的确认,发布该信息的公司为河南润贤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当日,记者拨打了该公司的电话,截至发稿时,电话并未接通。
天眼查显示,与河南润贤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使用相同电话的公司达到216家。
记者在抖音看到,多人发布电子厂招聘的相关信息,有招聘称“小时工26-28元/小时,一个月260-308个工时”,每月工资在6760元至8620元之间,待遇方面还包括长白班、坐班、包吃包住等。而“HR-人事部乔主管”在该平台上的账号“瑶瑶工厂日记”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电子厂薪资一天两百六,月综合280工时,两顿免费工作餐。
有不少受骗者称,自己是通过招聘网站看到的暑假工信息,通过受骗者晒出的线索及记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信息,记者发现,这类招聘的发布者多为人力公司,招聘界面显示为代招、派遣,工作地点有电子厂、食品厂、物流公司等。
大学生贝贝(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在某招聘平台上应聘沈阳莱福德物流有限公司的分拣员,招聘信息显示,分拣员的薪资在8400元-8500元/月,还可包吃住。但当贝贝到达沈阳后,却发现招聘企业并非物流公司,而是当地的一家名为沈阳鑫东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中介机构,“这家中介公司面试我之后,说不安排我去做分拣了,让我留在他们这里当招聘,并让我缴纳450元的住宿和伙食费,说干满一个月给退,后面还说如果干不满一个月也会还我剩下的钱。”
贝贝称,该公司一员工告诉她,入职后公司会提供一个招聘平台的账号,当有求职者来浏览和咨询岗位时,就按照公司提供的话术来回答,“当时我问另一个员工,如果有求职者过来发现工厂和他咨询的不符合怎么办,这个员工说那就拖着。”
贝贝表示,当时一同面试的其他三个大学生虽然被安排去做了物流分拣,“但半天后就被打发回来了,然后也被安排做招聘。”贝贝称,一天后,四人意识到该招聘可能是骗局后,便离开了公司,“对方承诺5天后会退还提前缴纳的450元费用,但直到现在都没有退还,而且不再回复我的信息。”
天眼查显示,沈阳鑫东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沈阳莱福德物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杨帅,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24年4月和6月,该公司并未披露电话和邮箱。
一名劳务中介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饱和,“大部分岗位已经被高考生还有6月底放假的高校生占用”,该人士表示,有些中介会让学生冒充长期工去工厂应聘,并要求学生支付一定的费用办理“假工资流水”证明其“已毕业”,但“80%的概率是进不去的”。该人士还提醒,工时费20元/小时的岗位屈指可数,更不用说高至28元/小时的岗位,“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子了。”
[涉违法]
黑中介诱骗求职者涉多项违法,招聘平台担何责
7月底,疑似“上百名西安大学生找暑期工被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消息,经初查,涉事企业陕西星启远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违规预收费用等行为。目前经开区劳动维权部门已责令涉事企业暂停经营,并退还预收费用;待调查清楚后依法依规处理,如发现涉嫌犯罪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尽管有很多警示和案例曝光,但不少大学生仍然受到黑中介诱骗,原因几何?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很多大学生存在经济压力,希望通过暑期工作赚取生活费、学费或其他开销,对高薪工作的需求迫使他们忽视潜在的风险。同时,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于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辨别能力较弱,容易相信高薪的诱惑。再加上黑中介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和多样,他们通过虚假广告、虚假承诺等手段迷惑求职者,使求职者难以辨别其真伪。
刘凯律师指出,中介以高薪诱骗求职者前来工作,但实际工作地点、薪酬与约定或合同不符的行为涉及多项违法行为。
“如果中介通过虚假信息诱骗求职者签订合同,属于合同欺诈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对于中介提供虚假信息,未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和地点的行为,刘凯律师认为这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且如果中介以高薪为诱饵,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求职者产生错误认识,并因此支付费用,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对于中介收取押金、收押金不退的行为,刘凯律师指出该种行为属于违法。“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中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求职者押金,这种行为还可能构成诈骗罪。”
刘凯律师建议,当求职者碰到以上情况时,应尽可能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招聘信息的截图或记录、中介与求职者的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签订的合同及付款凭证(如押金支付凭证)等。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有的中介在招聘过程中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求职者可以要求退费,可以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可以去法院起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巡查、处理此类乱象。
关于平台责任,蓝天彬律师认为,招聘平台应加强相关招聘信息的审核,减少虚假信息。如果继续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约谈这些平台,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落实主体审核和信息公示等义务,加强违法行为自查自纠,督促中介改正违法行为。
7月31日,相关招聘平台官方客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公司会对招聘信息进行审核,若求职者发现实际情况和招聘信息不符,可对招聘信息或涉事公司进行举报,平台也会审核举报材料,如果情况属实,会对相关岗位和涉事公司进行处理。
另一家线上招聘平台的客服则回应称,会对招聘信息如薪资进行审核,但无法监督到线下企业非法收费的行为。但如果求职者碰到虚假招聘,可联系人工客服进行举报,平台会根据举报材料对岗位和公司进行审核,若举报情况真实,也会对涉事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韦博雅编辑陈莉校对卢茜